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民革菏泽市委副主委王爱秋自1991年参加工作,主要从事全市传染病及慢性病防治及检测管理工作。自疫情以来,作为菏泽市防控新冠指挥部消杀组组长及专家督导组成员之一,她带领队员24小时做好消杀值班及疫区督导工作,多次到县区疾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集中隔离点,封闭村庄(社区)指导防控工作。
1月24日下午,我市发现了首例新型冠状肺炎疑似病例,接到预警信息,王爱秋第一时间向单位递交了请战书,起草并以民革市委名义发表了公开信及倡议书,向全市民革党员发表了题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公开信,并倡议全市民革党员积极行动起来,以不同的方式(她捐款700元)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献计出力。她从我市发现疫情以来到现在无节假日及星期天,连续奋战在防“新冠”疫情第一线。她拥有一名民革党员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为及时掌握有关疫情,她坚持每天上网浏览、审核传染病疫情,指导县区处置预警信息,就是星期天、节假日也不例外,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行 “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以来,她每天早七点就到指挥部指导消杀及协调值班用品(消毒液、防护服、口罩、手套、脚套、帽子、封目镜等),晚上经常要工作到八、九点。
有一次,下县区督导疫情回来后已经很晚了,又要加班撰写督导报告书,针对现场一线督导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指导意见、建议,为我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科学决策和制定正确的防控措施提供了大量翔实的依据。晚上8点刚回到家,接到指挥部通知:根据疫情需要,要求腾出2楼大办公室,作为应急局临时办公点。接到通知顾不上吃饭、喝水,来不及跟家人多解释就马上驱车返回指挥部,途中通知有关人员,尽快到岗。这一忙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往家返还,但她毫无怨言。她说:“我们不惧怕病毒的凶险,不抱怨日夜加班,愿为疫情防控筑起一道防线”。
她工作严谨,一丝不苟。1月29日,为工作需要,县区急招聘医、护、检验疫情防控人员。接到通知后,她作为考官连夜加班命题,第二天早晨6点多开始出发到晚上近9点到家,连续奋战了10余小时,从200余名考生中为县区疫情防控选拔了优秀大学生10名。
她是守护群众健康的“卫士”,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主动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员、指导员、监督员。倡导卫生健康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共建美丽乡村、健康家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的电话成了24小时热线电话,既要解答基层工作难题、还要回答群众咨询,她都耐心解答,为保障菏泽市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面对迅速发展的疫情,王爱秋没有豪言壮语、铮铮誓言,只有默默尽力去做,这既是责任,也是使命,面对危险,从未想过退缩,坚守在岗位上,担负起疫情防控的巨大责任。
王爱秋是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学士”,工作以来一直坚持多渠道、多领域的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以自己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专业上取得突出成绩,工作中善于积累经验,积极撰写论文,几年来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撰写专著2部。取得市科研成果二等奖3项。
王爱秋始终是战斗在疫情一线的“战士”。自2003年“非典”再到后来的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麻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战场,她时时冲在第一线,经常深入到医疗机构、各疫点、疫区,全面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态势,指导基层做好防控工作,从不讲任何条件,不计任何报酬。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王爱秋多次获得省、市表彰:2004年获评省 “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009年获市“手足口病防治先进个人”;2012年获评省“为经济强省建设作出贡献的先进个人”;2013年获市“创建卫生城市先进个人;2007—2018获评全省“慢病防治先进个人”;2007-2019年获评市“优秀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