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本报记者 侯琳良 5月12日傍晚,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龙洞街道转山西路社区荷兰庄园小区核酸采样点位,居民正有序排队做核酸检测。做完即领到一张贴纸...
红色出版诠释伟大建党精神 文丨秦艳华 20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涌现出一批著名翻译家,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早期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既...
自李唐以降,世人盛爱牡丹。牡丹之盛名,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的歌咏、赞美。 改革开放以来,多位文化名人与菏泽因牡丹而结缘。翰墨丹青,牡丹文化,他们通过口或笔咏牡丹之美,扬菏泽之名...
4月26日,受市委书记张新文的委托,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伦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精神,听取关于2022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和“花开盛...
为了支持菏泽市委关于“叫响‘中国牡丹之都’品牌”的新部署。 4月18日,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根据相关人士推荐,经与《牡丹晚报》联系,及时在该社“东岳客”网上转发了《牡丹晚报》记者姜培...
原标题:扛起宣传推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记光明日报社驻山东站站长、山东省政协委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赵秋丽 人民政协网曲阜4月20日电 (通讯员 魏玉传 本报记者 张...
自李唐以降,世人盛爱牡丹。牡丹之盛名,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的歌咏、赞美。 改革开放以来,多位文化名人与菏泽因牡丹而结缘。翰墨丹青,牡丹文化,他们通过口或笔咏牡丹之美,扬菏泽之名...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反映建党早期历史的报告文学作品特别引起社会的关注,也深受读者的欢迎。作家徐锦庚的长篇报告文学《望道》就是其中的一部。 作家把回望历史的目光聚焦在《共...
在清明节到来前夕,缅怀先祖、英烈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重温深情回忆邓颖超的长篇通讯《邓妈妈的厚爱》,瞻仰首次公开编发的两幅4样邓颖超题词:“神州儿女”,(详见2月17日人民日报社...
菏泽市首届新春佳节国际、牡丹花展开幕,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是家庭富贵吉祥、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牡丹不仅是中国而且更是菏泽的特产花卉。“曹州牡丹甲天下”就是菏泽牡丹的最好写照。牡丹不...